听身边的朋友们讲国内股票配资资讯,现在在单位里面没法待了,也没法干了,而这里面很多人都是在国央企干了很多年的,不少还是骨干,一度是行业的精英人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子的情况?
很多人归结为效益不好,行业不好,外部形势不好。
真的是这样子吗?很明显,不是。
为什么有些人待的挺好,为什么有些人还能不断的升职加薪,为什么有些人在这个时候还能被调整到更加关键的岗位?因为人家顺应了形势,找着了规律,这才是关键。
什么是形势?什么是规律?
就说在企业里面的,领导的意图就是形势,就是规律。听起来不可思议,听起来非常违心,但是很现实,很有用。
张作霖说,什么是江湖,归根到底就是人情世故。
很透彻。
说点高大上的,什么是政治?同样,还是人情世故。
领导的政治就是选择一批不仅在思想上,更要在行动上和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的,而且能帮着自己实现目的一群人。
这就是形势,这就是规律。
但是现在情况有了新变化。
比如说上面说的领导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个得把握准,或者说这个把握不准,任何的努力,都是白费。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那些在国央企干了很多年的精英和骨干突然间不知道咋干了呢?或者干的很好的精英们也迷茫了呢?
因为转变的不够。
不是说之前形势好,所以就干的好。
而是因为干的好,也赶上了好形势,所以企业就蒸蒸日上了。
为什么之前干的好呢?
因为曾经的领导们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企业自己培养的,对这个企业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且经过常年的历练,业务能力胸怀格局都足以服众的,领导的目的肯定是要在他的任上把企业给搞好的。
公司所有的一切制度流程都是围绕着企业怎么搞好来的,而且善于倾听基层声音,勇于接纳正确的意见。
而那些骨干和精英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工作价值观,很正确,对不对。
而且还反对形式主义,认为那些对企业发展都是有害的。
但是到了而今,情况大不一样了。
在干部年轻化的当下,当一个企业成为了这些年轻干部的跳板的时候,一个领导的目的可能就不是为了企业发展好,而是自己如何能在最短时间里升上去?或者说趁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了。
关键是这个空降来的干部,不是这个企业培养出来的干部,对这个企业没有特别深的感情,能力素质什么的也不过硬,最重要的是还不善于学习,自身的德才都不能匹配这个岗位。
这种情况之下,会做什么事情呢?
1.严格考勤,严抓执行,叫做锤炼过硬作风。
2.严格考核,定目标,定计划,定考核,定责任,定追责。
3.开始进行人事调整,比如说公开竞聘。
4.数据造假,营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5.公开画大饼,没事最喜欢讲的就是坚定信心,困难是暂时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然后要求下面员工做的就是24小时待命,恨不得让大家住在公司,随叫随到。
对自己的指令不能有任何的质疑,必须无条件的执行下去。
不停的写汇报材料,做对应的表格,而且特别注重过程留下管理痕迹。
还要员工在适当的场合为领导的英明决策高呼,摇旗呐喊。
还得装作特别相信员工,就像电视里面演的对领袖的绝对忠诚那样。
这个时候,前面说的那些老员工,曾经的精英和骨干就不能接受了,倒不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而是要重新塑造他们所谓的工作价值观,这个都要命了。
但是不做不行啊。
因为不照着做,就是对领导的不忠诚,就是和领导对着干。
也只有在营造的一大片好的形势中,展现出来领导过程管理的细致,制度体系的完整,再加上美化出来的数据,获得最后的晋升。
即便没有如期晋升,也在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中,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是当下的现实。
在这个过程中,所谓的尊重,所谓的个人价值的实现都是理想化的,最好不要有,如果有了就是不上道,就是被清理和打击的对象。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两条,一个是主动离开,一个是高质量的躺平。
以上两条做不到的话,那么必须转变自己,忘掉自己,跟着领导的脚步和声音展现出来坚定的姿态跟上去。
只有这样子,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
毕竟工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生活国内股票配资资讯,而生活不能没有饭碗。
华夏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